資訊詳情
當前,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數字化成為產業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必然選擇。
如何實現數字經濟與建筑業深度融合?新格局下數字化轉型有怎樣的前沿趨勢?怎樣全方位系統性開展數字化轉型?建筑業相關企業數字化轉型有哪些經驗和路徑?這些行業熱點問題,也是中國數字建筑峰會2023重點探討的議題。本期為大家帶來5位院士對數字化轉型大勢判斷的真知灼見。
大咖談轉型
人工智能正在深入改變各行各業,對建筑行業的變革則體現在產品設計、生產方式、建筑產品三個方面。在產品設計層面,產品設計是算出來的,而不僅僅是靠畫出來的,其科學技術問題是實現理性的數理邏輯與感性的藝術形式邏輯統一的生成式設計算法;在生產方式方面,“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將成為可能,需要解決建筑機器人輸入與輸出高度不確定性條件下的智能算法問題;建筑產品方面主要是指建筑智能終端,需要解決智能感知與隱私保護,建筑物理空間與信息空間融合的普適計算系統構建,用戶行為識別、理解與需求預測,元宇宙場景構建等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
丁烈云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其三大特點是虛擬化身、真實體驗和“時空倒流”。在應用方面,元宇宙應用與傳統互聯網應用最大的差異在于3D可視化、虛實共生、身臨其境、自然交互、平行執行。在智能建造中,數字孿生與元宇宙可充分應用于方案設計、建造過程管控、員工培訓、客戶體驗等眾多場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中國圖學學會名譽理事長 譚建榮
可以說,智慧城市是中國新時期的經濟引擎,而智慧建筑是新城市的重要引擎,數字化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智慧城市一切運行發展都基于CIM模型來做。CIM平臺具有兩大價值體系:一是助力城市一張藍圖干到底,從設備到建筑到城市,都在一個系統上運行,可以不斷優化修改;二是助力城市全景運營,城市各個行業部門是在同一個底座下推動城市的運營發展,形成“一統天下”的城市運營體系,避免了城市孤島。
——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成虎
沒有感知就沒有智慧。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遙感技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智慧城市的智慧之基是感知、智慧之源是信息的聯通-網絡、智慧之本是城市大腦,根本目的是城市治理,不斷提升城市的建設水平。遙感技術利用衛星等載體對地球表面進行觀測,可獲取、分析大量地理空間信息,通過泛在網絡和城市大腦推動城市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遙感技術與應用專家 童慶禧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在此背景下,我們要推進工程教育數字化,構建“虛實結合、場網聯動”大基建產科教融合開放共享平臺,探索“大士木”人才培養數字化模式范式,提升土建、水利、交通、海洋等工程學科實踐育人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專家 王復明